《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若干意见》深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可以说,《若干意见》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献。
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是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的事业。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的责任和义务看成是学校和老帅的事而忽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恰恰是未成年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并且是不可替代、不可超越、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而成长、成熟起来,其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构成立体的、全方位的、互为影响的教育系统。本文就如何开展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效,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说特殊是因为家庭教育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教育,所跨的时间段最长,面对着出生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到成年系列的心理发展变化。说重要是因为未成年时期,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变化具有巨大的可塑性,是后天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怎样才是龙,怎样才是风,对这问题的认识就直接涉及到家庭教育观,也直接涉及到子女的健康成长。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应当是:
(一)把子女看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来培养。未来是年轻人的未来,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从生理学上讲,未成年人与父母有着必然的血缘关系。从伦理学上讲,未成年人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要听从父母的生活安排和各种教育。从社会学上讲,末成年人又属于一个社会,要遵守并学会社会生活的各种规则,要学会生存和发展,要为今后的工作、为推动社会全文明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想而知未成年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比生物体繁衍生息重要的多。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从思想上打破未成年人是父母的"私有产物"的陈旧观念,把培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与国家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正确地开展理想、信念和素质教育。让子女学会和懂得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如何为实现心中的目标学习和生活,如何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让子女懂得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个人的追求与社会要求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系等。只有我们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才能帮助子女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能少走弯路,才能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和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接班人。